【罗摩衍那名词解释】《罗摩衍那》(Rāmāyaṇa)是印度古代最重要的史诗之一,与《摩诃婆罗多》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。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,更是印度文化、宗教、哲学和道德观念的重要载体。全诗以梵文写成,相传为圣人蚁垤(Valmiki)所作,讲述了王子罗摩(Rama)的生平事迹及其与魔王罗波那(Ravana)之间的战争。
一、
《罗摩衍那》主要讲述的是阿逾陀国王子罗摩因宫廷阴谋被放逐,与妻子悉多(Sita)和弟弟拉玛(Lakshmana)一同流亡森林。在流亡期间,悉多被罗波那劫走,罗摩联合猴王哈努曼(Hanuman)及众多神兵神将,历经艰险,最终战胜罗波那,救回悉多,并返回故国登基为王。
这部史诗不仅描绘了英雄主义、忠诚、爱情与牺牲的精神,也反映了印度教中“达摩”(Dharma,即正法)的理念,强调正义与责任的重要性。
二、关键信息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
| 名称 | 罗摩衍那(Rāmāyaṇa) |
| 含义 | “罗摩的旅程”或“罗摩的历程” |
| 作者 | 蚁垤(Valmiki) |
| 语言 | 梵文 |
| 类型 | 史诗 |
| 主题 | 英雄主义、忠诚、爱情、正义、信仰 |
| 主要人物 | 罗摩、悉多、拉玛、哈努曼、罗波那 |
| 结构 | 七卷(Kanda),包括:童年、流浪、劫持、战争、胜利、归国等 |
| 宗教意义 | 印度教经典,体现“达摩”理念 |
| 文化影响 | 对印度艺术、戏剧、音乐、舞蹈有深远影响 |
三、总结
《罗摩衍那》不仅是印度文学的瑰宝,更是印度文化精神的象征。它通过罗摩的英雄事迹,传达了忠诚、勇敢、仁爱与正义的价值观。其故事在印度乃至南亚地区广泛流传,至今仍对当地社会、宗教和艺术产生深远影响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