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九州是什么时代传下来的地域划分】“九州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区域划分概念,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,后经历代发展和演变,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地理与文化符号。九州不仅是古代中国对国土的划分方式,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、政治和文化内涵。
一、九州的起源与发展
“九州”这一概念最早见于《尚书·禹贡》篇,相传为大禹治水后所划分的九个区域。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治理和管理,将当时已知的华夏地区划分为九个主要区域。虽然具体划分在不同文献中有差异,但大致包括:
- 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梁州、雍州。
这些区域覆盖了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地区,是古代中国早期的行政区划雏形。
二、九州的历史演变
| 时期 | 说明 |
| 先秦 | “九州”概念最早出现在《尚书·禹贡》,作为大禹治水后的地理划分 |
| 汉代 | 随着疆域扩大,“九州”逐渐成为文化象征,不再完全对应实际行政区 |
| 唐宋 | 九州更多地被用作文学和文化表达,如“九州同”等诗词 |
| 明清 | 九州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,用于表达国家统一和民族认同 |
三、九州的文化意义
九州不仅是一种地理划分,更代表了中国古代对“天下”的理解。它体现了古人对国家统一、文化融合的追求。在后来的文学、艺术、宗教等领域中,“九州”常被用来象征中华大地的整体性。
此外,九州也是许多历史事件和传说的背景,如“大禹治水”、“九州鼎”等,都与九州密切相关。
四、总结
“九州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地域划分之一,起源于先秦时期的《尚书·禹贡》,最初是大禹治水后对国土的划分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九州逐渐从实际的行政区划演变为一种文化象征,广泛应用于文学、政治和宗教之中。尽管现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已与古代九州大不相同,但“九州”仍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统一精神。
| 项目 | 内容 |
| 名称 | 九州 |
| 起源 | 先秦时期,《尚书·禹贡》记载 |
| 初期划分 | 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梁州、雍州 |
| 发展阶段 | 先秦 → 汉代 → 唐宋 → 明清 |
| 文化意义 | 地理划分 + 文化象征 + 国家统一的象征 |
| 现代意义 | 仍作为文化符号使用,体现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|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