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麻木不仁什么意思】“麻木不仁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或反应迟钝,尤其是对他人痛苦或社会现象漠不关心。这个成语不仅带有身体上的麻木感,也常用来比喻心理上的冷漠和无情。
一、词语解释
| 词语 | 麻木不仁 |
| 拼音 | má mù bù rén |
| 含义 | 形容对事物反应迟钝或对他人痛苦无动于衷,缺乏同情心。 |
| 出处 | 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皆为秦越,而不能相知。夫物之生也,必有死;生也,必有养;养也,必有损;损也,必有得。”后世引申为对事物反应迟钝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心理状态,也可用于描述某种现象的冷淡态度。 |
二、词义分析
1. 字面意思
“麻木”指失去感觉,“不仁”指没有仁爱之心。合起来就是“感觉迟钝、没有同情心”。
2. 引申意义
- 对他人痛苦无动于衷。
- 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。
- 对生活中的变化反应迟缓。
3. 使用场景
- 描述某人对他人遭遇冷漠。
- 批评某些人对公共事务的不作为。
- 用于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性格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别 | 词语 |
| 近义词 | 冷漠无情、无动于衷、漠不关心、铁石心肠 |
| 反义词 | 心怀慈悲、感同身受、富有同情心、热情洋溢 |
四、例句解析
1. 例句一:他对别人的苦难表现得非常麻木不仁,让人难以理解。
解析:说明他对他人痛苦毫无反应,表现出冷漠的态度。
2. 例句二:这种麻木不仁的社会风气,令人担忧。
解析:强调整个社会对某些问题缺乏关注和责任感。
五、总结
“麻木不仁”是一个含义丰富、适用范围广的成语。它既可用于描述身体上的感觉丧失,更常用于形容心理上的冷漠与无情。在日常交流中,这个词常常带有一定的批评意味,提醒人们要保持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与责任感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,可继续探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