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罗浮山下四时春什么意思】“罗浮山下四时春”是一句富有诗意的表达,常用于描述罗浮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风光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在罗浮山脚下,四季如春,气候温暖宜人,风景优美,仿佛一年四季都处在春天之中。
一、
“罗浮山下四时春”出自苏轼的《惠州一绝》,原诗为:“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第新。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
诗句描绘了罗浮山地区常年温暖湿润、景色宜人的自然环境,尤其是春夏之交,花果繁盛,生机勃勃。
该句不仅表达了自然美景,也反映了诗人对岭南风土人情的喜爱与留恋。
二、信息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苏轼《惠州一绝》 |
| 原文 | “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第新。” |
| 含义 | 罗浮山脚下四季如春,气候温暖,景色宜人。 |
| 意境 | 描绘自然美景,体现诗人对岭南生活的喜爱。 |
| 适用场景 | 用于形容气候温和、风景优美的地方。 |
| 作者 | 苏轼(北宋文学家) |
| 背景 |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惠州,写下此诗。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四时春”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全年都是春天,而是指气候温和、四季分明但无严寒酷暑,给人一种“春意盎然”的感觉。罗浮山位于广东惠州,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较高,植被茂密,因此“四时春”既是实写,也是诗意的表达。
此外,“四时春”也常被用来比喻生活安逸、环境优越的地方,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苏轼的诗词风格或罗浮山的文化背景,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。


